close

韋瓦第韋瓦第.jpg (1678-1741)

 

創作四季的韋瓦第是義大利人,1678年出生於威尼斯,1741年去世於維也納。

韋瓦第的父親喬望尼(Giovanni Battista Vivaldi)本來是一位理髮師,後來當上威尼斯聖馬可教堂(St. Mark's Chapel)的小提琴手,但他的六個孩子除了小韋瓦第外,沒有其他人走上音樂之路。

本來,韋瓦第應該成為一個神父的....如果真是這樣,不見得是宗教界的福氣,但一定是音樂界的損失。他15~25歲時,在聖傑米尼亞諾教堂( St. Geminiano)及聖喬凡尼教堂St. Giovanni)接受神父的訓練,然而基於健康因素的考量,這段期間他仍住在家裡,並繼續向他的父親學習小提琴,年紀輕輕的韋瓦第已精通小提琴這項樂器。25歲時,他當上了神父,但為了能繼續他的音樂事業,便辭去了神父一職。由於他們家的人都有一頭紅髮,所以大家就叫他「紅髮神父」。同年,韋瓦第開始在「皮埃塔」(慈悲的意思)的女子孤兒院兼音樂學校擔任音樂

教師。

當時,港口城市威尼斯也許因為是一個貿易港,人口流動頻繁之故,所以私生兒及棄兒很多因此,當地就成立了幾個收容這些私生兒及棄兒的名曰「奧斯佩達萊」(醫院的意思)的機構,教他 (她) 們合唱、聲樂及器樂等。不久之後,在「奧斯佩達萊」之間就開始定期舉辦孩子們的演奏會,這樣一展開競爭,就發展成為聞名全市的新事物。韋瓦第任教的「皮埃塔」正是參與競爭者之一,它並且還是一所只收容女孩子的學校。不知道是由於這所「皮埃塔」的素質較好,還是由於韋瓦第的教授方法高明之故,這所「皮埃塔」的演奏技巧被迅速地提高,不久即壓倒群芳而獨佔鰲頭,成為最受歡迎的一所。這樣一來,現有的樂曲已不敷練習,還需要新的樂曲,以提高她們的演奏技巧。於是,韋瓦第就一首接一首地進行

創作,從而在之後的三十七年間,共創作樂曲達六百以上。其中,大部份都是為了讓「皮埃塔」的學生進行演奏所作的。簡單說來,六百首樂曲也是一個不算小數字(管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曾挖苦地說:「韋瓦第只是把相同的協奏曲寫了六百遍」。),身為神父,如果他認真地做彌撒的話,無論如何也不會有這些成績。因此,至今還流傳著這種說法-在彌撒進行的高潮時,他依然在心裡揣摩樂曲的構思,有時頭腦裡浮現出一段曲譜,他甚至忘掉周圍的一切,高興地說:「就

是它!」並立即跑下祭壇奔向自己正在創作的樂譜,像這種情況屢見不鮮。這樣,理所當然地影響到彌撒的進行。不久,他即被禁止再做彌撒,因而又被人們稱為「不做彌撒的神父」。關於這個問題,韋瓦第本人認為是自己生來就有的病體(據說他是七個月的早產兒,患有狹心症)所使然,但由於其對音樂的功績巨大,人們也就不太在意他的「不做彌撒」特權。他一方面可以藉休假自由地去國外,另外在女性關係方面似乎也有了不少發展。在他多達四百五十首的

奏曲當中,最受人們歡迎的《四季》,正是在這種狀況之下創作完成的。

韋瓦第任教於「皮埃塔」,如前所述,從1703年開始,持續了三十七年,佔去他一生的大部份時間。但是,到了晚年,由於其粗製濫造地寫作而喪失了聲望。因而被作為特權相視的「不做彌撒的神父」,也被提出來批判,並且還被以女性問題為理由而取消了其歌劇的上演。因此而失望的韋瓦第於1740年離開了威尼斯,到維也納謀求發展,但是未能如願,結果在失意中以六十三歲之齡離開了人世。 

〔寫協奏曲像在喝開水的「協奏曲之王」〕

被後世稱為「協奏曲之王」的韋瓦第,一生共創作了四百五 十首協奏曲,他寫作協奏曲的速度,據說「比抄寫員抄譜的速度還快」,寫 協奏曲對他來說,好像比喝開水還容易。本身就是小提琴家的韋瓦第,所寫出來的協奏曲有一半以上都是為小提琴 的,但也有其他如中提琴、大提琴、曼陀林、長笛、直笛、短笛、Oboe、 低音管、甚至二支以上的樂器或小型室內樂所作的協奏曲。韋瓦第兩套最具代表性的協奏曲集-「調和的靈感」及「和聲與創意的嘗試」。其中「調和的靈感」(作品三)包含了12首不同樂器和編制的協奏曲;「和聲 與創意的嘗試」

(作品八)的12首則都是小提琴和絃樂團合奏的協奏曲,《四季》就是前面的四首。由於四季實在是太有名,其他的八首反而都被大家遺忘了。

〔可以風行三百年的流行音樂〕

雖然有批評家認為韋瓦第的協奏曲聽起來都差不多,但是《四季》仍成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、流傳最廣的古典樂曲。也許還是有人不知道韋瓦第、不知道四季,但只要音樂一放出來,每個人都會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:「喔!就是這首呀!」不知不覺中,四季已經伴隨著人們度過兩百多次的春夏秋冬了。

《四季》誕生於1725年,韋瓦第想藉著這首描寫性的音樂拓展當時(巴洛克時期)的協奏曲形式。他將十四行詩放在樂曲中合適的地方,當作記號和節點,來表達他自己對自然的看法。《四季》經常在廣告或電影中出現,還有各種場合的配樂或氣象報告的背景音樂都非常喜歡取用。春夏秋冬四首樂曲事實上可以分開來演奏,但大部份的音樂會或錄音都還是把它們放在一起。小提琴獨奏和絃樂團是有機合作體,常常和第一小提琴一起合奏,偶而才跳出來成為獨奏。建議在聽音樂前先讀詩,才了解曲子所描寫的情景。聆聽時,注意音樂怎樣表現這些自然中的元素,以及情緒如何轉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3072022 的頭像
    p3072022

    ♬微笑〃SMILE(˙﹏˙)〞♬

    p30720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